今年4月,廊坊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印發(fā)《關于在全市組織開展文明校園創(chuàng)建立德行動的實施方案》,在全市高校、中學、小學、幼兒園、中職學校等,開展文明校園創(chuàng)建立德行動。從2016年至2020年,每年度市文明委命名表彰一批市級文明校園,選樹和培育一批市級文明校園示范點學校。
“文明校園創(chuàng)建活動涵蓋了全市1467所大中小學校,74.6萬名學生和5.8萬名教職工參與其中,市級文明校園、文明教師評選、戲曲文化進校園等主題活動爭相開展,充分發(fā)揮了學校的教育主陣地作用。”廊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、市文明辦主任梁雪梅介紹,圍繞立德樹人的目標,廊坊努力打造文化氛圍濃厚、道德實踐活動豐富多彩、管理規(guī)范有序的校園環(huán)境,把學校建成培養(yǎng)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堅強陣地。
形式多樣的活動,讓文明的花種播滿校園。廊坊市第八中學設計了以“孝、義、仁”為內容的“育德作業(yè)”,使學生在孝敬父母、友善他人、服務社會的實際行動中得到教育和鍛煉;廊坊衛(wèi)生職業(yè)學院開展“最美教師”“最美職工”“最美學生”“最美班級”等典型選樹活動,傳播校園正能量;廊坊市第四中學師生成立學校志愿者服務隊,從身邊小事做起,擦拭候車亭,進養(yǎng)老院、福利院照顧老人孤兒,為貧困學生捐贈衣物文具……
幾乎每天傍晚,退休教師馬賀年都在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中學第三附屬小學門前,等待接自己的外孫女,同時接幾十個學生到自家開設的“四點鐘幸福課堂”。該課堂主要面向家庭困難無法上“托班”、父母又不能及時接回家的學生,由大學生志愿者免費為孩子們輔導功課。由此,馬賀年被學校特聘為校外輔導員。
“創(chuàng)建文明校園是一個系統(tǒng)工程,要充分發(fā)揮家庭和社會的力量,形成立體教育合力。”該校校長時銀柱介紹,該校先后與新開路派出所、康樂小區(qū)、街道辦事處、部隊等結成共建單位,成立了家長委員會,創(chuàng)辦了家長學校和家長講堂,搭建起社會特長人才參與學生教育公益活動的平臺。
校園文明,各方共建。今年以來,廊坊市組織文廣新局、綜合執(zhí)法局、衛(wèi)生計生委、工商局等相關職能部門,開展“護校安園”專項行動,凈化校園周邊治安環(huán)境,整治學校周邊非法行醫(yī)、占道經營等,校園周邊環(huán)境秩序得到明顯改善,為校園文明創(chuàng)建營造了良好氛圍。